技術文章
TECHNICAL ARTICLESLexsyg釋光探測器 | 在地質測年領域應用分享
文章來源:https://doi.org/10.3389/feart.2021.755084
導語
亞美尼亞東北部的Sevkar地區(qū),保存著連接黑海與里海的關鍵黃土剖面,記錄了數十萬年的氣候變遷。近期,德國吉森大學團隊在《Frontiers in Earth Science》發(fā)表研究,通過Lexsyg Smart釋光儀成功構建了Achajur黃土剖面的高精度年代框架,為歐亞大陸古氣候重建提供了重要線索。
Lexsyg儀器:精確測年的重要工具
研究團隊對Achajur剖面的13個樣品展開光釋光測年,重點采用lexsyg釋光儀完成關鍵實驗步驟:
1、信號激發(fā)與檢測:
石英樣品:通過525nm綠光LED激發(fā),搭配Semrock HC377/50與Schott BG3濾光片,精確捕獲350-400nm的OSL信號。
多礦物樣品:使用830nm紅外LED激發(fā),結合410nm濾光片檢測feldspar的pIRIR信號。
2、協(xié)議優(yōu)化:對比pIRIR-225與pIRIR-290兩種升溫刺激方案,驗證lexsyg在復雜礦物測年中的穩(wěn)定性。
3、劑量恢復測試:通過lexsyg內置太陽模擬器完成24小時光曬退實驗,確保殘留信號校正的可靠性。
年代框架:解碼冰期-間冰期旋回
通過lexsyg儀器的精細測量,研究揭示了Achajur剖面清晰的年代分層(圖1):
L-1黃土層(2.1-7.8米):沉積于MIS 4-3階段(3.7-6.6萬年),對應干旱冰期的風塵堆積。
P-1古土壤復合體(8.5-9.7米):形成于MIS 5間冰期(7.5-9.9萬年),濕潤氣候下的土壤發(fā)育期。
L-2黃土層(11.7-12.3米):歸屬MIS 6階段(11.7-13.7萬年),揭示更古老冰期的干旱事件。
關鍵發(fā)現:
石英測年(<5萬年)與feldspar結果高度吻合,驗證Lexsyg跨礦物測年的準確性。
MIS 2階段(末次盛冰期)缺失,暗示該時期可能無明顯風塵沉積或遭后期侵蝕。
圖1. Achajur黃土剖面pIRIR-225測年結果
古環(huán)境啟示:干旱驅動黃土堆積
結合磁化率數據(圖1)與區(qū)域孢粉記錄,研究證實:
冰期:干旱促進灌木草原擴張,lexsyg測年數據捕捉到快速黃土沉積信號。
間冰期:濕潤氣候下森林-高草草原發(fā)育,土壤形成指示沉積間斷。
火山影響:剖面中多層火山灰(如15米處藍灰色tephra)可能源自土耳其Nemrut火山,lexsyg助力厘清其年代框架(>13.2萬年)。
結語:技術賦能古氣候研究
本研究通過lexsyg釋光儀的創(chuàng)新應用,為亞美尼亞黃土建立了末次冰期旋回的精確年代標尺。其高靈敏度信號檢測與多協(xié)議兼容性,為復雜沉積物的測年難題提供了可靠解決方案,未來將在全球黃土氣候研究中發(fā)揮更重要作用。
掃一掃,關注公眾號